作者: 记者 倪伟波综合报道 来源: 发布时间:2019-7-12 16:11:12
跨界赋能  5G重塑行业发展新格局
 
当前,新一代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和5G网络部署的升温,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。特别是5G商用牌照在国内的提前发放,更是加快了5G在各行各业落地的步伐。
 
据赛迪顾问《2018年中国5G产业与应用发展白皮书》预计,我国5G产业总体市场规模到2026年将达到1.15万亿元。面对万亿级的5G蓝海市场,新一轮的竞争已悄然打响。
 
与以往的通信技术不同,5G技术不仅可以实现人与人的连接,更可以实现人与物、物与物的连接,即开启“万物互联”的时代。因此,5G技术必将冲击、颠覆传统行业固有的商业模式,重构传统行业产业价值链,创造出海量的需求与价值,并将成为整个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。
 
激发创新 引领行业突破
 
随着全球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,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新兴应用热潮持续升温,在全球消费升级和工业转型的双重利好带动下,全球的5G技术正在加速进入实质性商用阶段,加快向各个行业渗透。
 
以工业4.0为例,其行业的发展、应用与突破强烈依赖于5G技术的泛连接、低时延和低能耗等特性。5G技术将通过强大的无线连接、边缘计算与网络切片技术,助力无线自动化控制、工业云化机器人、预测性维护、柔性生产等行业的突破。
 
其中,预测性维护作为工业4.0领域的关键创新点与潜在爆发点,涉及实时监控机器状态、识别异常并自动执行维修工作,其可大规模降低机器维修成本并减少停机时间,同时还可通过数据的实时反馈调整和优化机器设置。
 
而预测性维护对于5G技术的泛连接、低能耗等特性有着极高的需求。5G技术的高承载力将使连接的设备数量增加超过100倍,从而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监测与预测性维护,协调并优化整个生产周期。
 
同样,汽车行业在5G技术浪潮的冲击下,也正经历着惊人的创新。过去,汽车仅需很少的连接能力,主要用于紧急呼叫。但随着车载信息处理的兴起,汽车具有了更高的连接性能,同时计算能力也得到提升。
 
在5G技术的支撑下,汽车将具备更强的计算和机器学习能力以支持自动驾驶。比如,有了5G交互式的感知,车辆就可以对外界环境做输出,探测状态并作出反馈。
 
自动驾驶的协同里有很多场景,如自动超车、协作式避碰、车辆编队等,其对移动网络的可靠性和延时性有较高要求,而这在5G网络之下都能得到保证。可见,作为下一代全新智能终端的汽车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,还要成为智慧生活的伙伴。
 
5G技术的触角延伸至各行各业的同时,也为各领域提供了卓越的创新平台,不断激发相关领域的创新性应用,实现更多的社会价值。
 
5G技术通过支持高密度的终端接入,促使海量物联网应用,比如智能农业、资产跟踪、智能零售和各类远程监控等都更多采用移动技术。利用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可视化远程诊断、精准灌溉、灾变预警的智能农业,将通过运用海量物联网创造巨大的价值。
 
在4G时代,远程医疗服务的尝试已经开始,但主要应用于预约、缴费、病例信息查询等方面,实时的健康监测和远程诊断治疗还未实现。而在5G技术下,医生可以更快调取图像信息,开展远程会诊,甚至开展远程手术。
 
随着5G商用步伐的加速,更多实体产业的创新突破将被带动起来,5G的“光环”将赋予各个行业更大、更新的想象空间。
 
深度融合 推进行业增值
 
人们依托数字化和5G技术平台,在AR/VR、智慧教育、文化传媒、专业服务等应用场景中,将有望实现技术聚合,汇聚产业力量,最终实现行业聚变。
 
以AR/VR为例,5G的出现,将为其带来产品体验提升、云端升级畅想和产品成本节约三大增值。4G环境下最先进的网络时延至少也在40ms左右,而5G带来的1ms及以下延迟,将有力支撑用户在移动环境中仍能得到很好的产品体验。
 
不仅如此,由于当前AR/VR产品的存储与计算功能主要集中在本地,因此对相关产品的体积和重量有一定的限制。但在5G环境下,这将不再是个问题。
 
在5G条件下,上下峰值速率将实现从20Mbps至20Gbps的“质的”跨越,更多高质量的AR/VR内容与应用将走向云端。云端服务器的数据存储和高计算能力,不仅能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体验要求,还能大大降低产品的价格,并加速向以超高体验的游戏与建模、基于云的混合现实应用等为代表的云AR/VR阶段发展。
 
进入5G时代,各种有关5G的新应用、新模式也会层出不穷,在多个领域的跨界融合中均有突出的创新表现。全球首个采用5G室内数字系统建设的火车站——上海虹桥火车站便是证明。这是上海移动携手华为共同启动的首个5G火车站,也是华为5G室内数字系统的全球首发。
 
室内数字系统具备头端数字化、线缆IT化、运维可视化三大特征,是产业界公认的5G室内覆盖的建网架构。目前很多厂商布局的5G基站主要集中在室外,而5G室内数字系统开始布局,标志着5G全场景连续覆盖即将成为现实。
 
在今年2月18日的启动仪式现场,5G室内数字系统令众人惊艳。其运行能力可达1.2Gbps的峰值速率,意味着旅客在登录该系统支持的网络后,下载一部大小为2GB的高清电影最快只需不到20秒。同时,智慧机器人问路、送餐等互动也展示出5G时代的全新生活方式。
 
凝聚力量 打造经济新动能
 
毫无疑问,5G商用牌照的发放给整个中国产业界打了一剂强心针。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广电部门,亦或是产业链下游的各行各业,纷纷开始在5G领域发力。
 
然而放眼全球,世界各国无不在加快5G建设部署的脚步,各国政府都清醒地认识到,谁先抓住5G技术的应用落地,谁就抓住了打通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壁垒的良机,谁就能把握新一轮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,就能在5G竞赛中拔得头筹。
 
就目前而言,中国已具备5G商用的良好基础。在5G发展的三个阶段——标准制定与技术研发、频谱分配与网络建设以及应用推广上,我国均已形成领先之势。
 
在标准方面,我国通信企业在全球5G声明的标准中必要专利占比超过30%,位居首位。同时,我国5G频段系统设备、终端芯片、智能手机已处于全球产业第一梯队。2018年底,三大运营商获得5G频谱许可,开展了城市试点、测试等工作,具备了5G建设和应用的成熟经验。
 
与此同时,我国在4G网络用户和信息产业上拥有其他国家难以具备的独特优势,5G将借助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,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手段。
 
据预测,到2025年,中国5G用户数将达到4.54亿,超过欧洲和美国的总和,占到全球5G连接的30%。凭借全球最大的5G用户市场和普遍较高的智能产品接受度,5G将加快我国消费产品升级换代步伐,不断催生智能网联汽车、智能穿戴设备等数字化创新应用的落地。
 
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《5G产业经济贡献》估计,在经济社会直接贡献方面,预计2020年至2025年期间,我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将达10.6万亿元,直接创造的经济增加值达3.3万亿元;间接贡献方面,预计2020年至2025年期间,我国5G商用间接拉动的经济总产出约24.8万亿元,间接带动的经济增加值达8.4万亿元;就业贡献方面,预计到2025年,5G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。
 
诚然,5G的到来是这个时代的重大机遇,也是未来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增长动能。前景虽可期,但要充分发挥5G的赋能价值,惟有各行业携手努力,创新突破,掌握主动,才能构建“百花齐放春满园”的5G产业生态环境,最终实现“万物互联”的美好愿景。■
 
《科学新闻》 (科学新闻2019年6月刊 封面)
发E-mail给:      
| 打印 | 评论 |